公司代码:688559 公司简称:海目星
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如下: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 1.00 元 (含税)。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203,962,000股,回购账户的股数为2,831,520股,公司回购账户的股份不参与分红,因此可参加分红的股份数为201,130,480股,若以此为基数计算,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20,113,048.00元(含税),公司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因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股权激励授予股份回购注销/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则以未来实施分配方案的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数为基数,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根据《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有关规定,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视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纳入现金分红的相关比例计算。公司在2023年度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416,900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5,085,768.78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视同现金分红。
综上,2023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125,198,816.78元(含税),占公司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8.91%。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海目星 688559 无
科创板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赵盛宇 孙晓东
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鹭湖社区观盛 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鹭
办公地址 五路科姆龙科技园B栋 湖社区观盛五路科姆龙科
技园B栋
电话 0755-23325470 0755-23325470
电子信箱 ir@hymson.com ir@hymson.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海目星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激光技术创新型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以激光技术应用的前沿需求为导向,先后开发了应用于消费电子、钣金加工、动力电池、光伏电池、新型显示以及医疗等重要领域的激光设备。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工业激光和医疗激光两大领域。
1、工业激光业务
(1)光伏业务
公司光伏行业中心主要业务以精密激光加工为核心技术,为光伏行业电池、组件生产提供配套的解决方案设计及其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为应用于 TOPCon、XBC 电池及其组件的精密激光加工设备。
(2)锂电业务
公司以激光技术为抓手,不断提升制片、卷绕、叠片、装配、干燥等各产品线的技术能力,逐步完成前、中、后端高产能、高稳定性、高品质的动力电池的自动化设备布局。
紧随动力电池市场发展,公司积极研发圆柱装配线,拓展新业务方向。目前各产品线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强劲,为客户提供可靠、高效的产品和服务。
(3)3C 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行业的设备开发及技术应用领域,产品涉及激光标准打标设备,精密激光切割设备、PCB 激光加工设备以及激光焊接设备等领域,主要应用于包括金属、塑料、玻璃等各种材料精密加工工艺。同时,提供配套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以及定制化解决方案等多元化服务。
(4)新型显示业务
以Micro LED及Mini LED新型显示行业关键性设备研发生产制造为主,其中巨量转移设备、巨量焊接设备及激光返修设备是 Micro LED 显示生产的高端核心关键设备。
2、医疗激光业务
公司以中红外激光波段为研发核心,专注于瓦量级的台式中红外宽带可调谐激光器的技术创新。目前已自主研发成功并即将推出新型高功率长波长可调谐中红外飞秒激光器产品。
该技术为新型微创医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工具,其医疗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主要为:胶原再生类年轻化医美应用、皮肤剥脱式和非剥脱式微创治疗、角膜微创切割和移植、动脉粥样硬化微创消融、胰腺肿瘤选择性消融等。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核心产品的研发,采用集成产品开发模式,进行跨部门组建研发项目团队,开展包括市场需求调研、产品定位及竞品分析、概念设计、方案及计划制定、开发验证、小批量试产、结项发布等阶段性工作。各关键环节交付件由产品技术委员会和产品部门技术专家组进行联合质量评审,评审通过的各类技术方案归档并为后续项目提供成熟方案和数据。
公司研发主要流程如下:
阶段 主要工作描述
概念 R1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
计划 R2 立项
开发 R3 工艺验证、方案设计、图纸输出、物料采购
验证 R4 装配调试、测试验证
小批量 R5 优化设计、小批量验证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分为标准件直接购买和非标准件定制。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与“按销售计划采购”相结合的模式,销售部门签约后,设计部提供方案并列出物料需求。采购部根据库存和需求计划制定采购清单,并通过询价或招标竞价等方式确定供应商及价格,按审批通过后的方案执行采购订单。公司通过多家供应商供货、招标竞价、价格谈判等方法确保成本效益,确保满足交货期限,同时通过物料质量前置管理和严格的入库检验保证质量。
3、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包括标准化产品及非标准化产品,根据业务特点,公司的生产以“以销定产”并辅以“战略储备”模式,一般情况下,接受客户订单以后,按照客户确定的产品规格、供货时间、应用要求和数量组织生产,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对于部分需求较大的标准化产品,公司适度进行战略储备,以缩短交货周期,增强市场竞争力。
4、销售模式
公司的产品包括标准化的设备及非标准化的设备或产线。
(1)标准化设备: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匹配自有产品,并向客户提供产品方案和样机测试。若公司提供的产品满足其生产需求,双方经过协商确定价格后签订合同,公司按合同交付产品并结算货款。该客户在后续采购时,会根据需求直接下单,双方按照既定模式交易。
(2)非标准化设备或产线:该类设备或产线,需根据客户的具体生产需要定制某个环节的设备或定制某条产线,公司根据客户特定需求设计产品方案,该类客户通过招标、方案比对、商务谈判的方式确定供应商。在成功取得订单后,双方通过深入沟通确定设计方案细节并形成最终方案,公司根据最终方案安排生产并实现产品销售。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结合公司的业务情况,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C)—专用设备制造业(C35);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C)—专用设备制造业(C35)。公司所在的细分子行业为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业。
(1)发展阶段
被誉为“最快的刀”、 “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激光如今已成为支撑制造业迈向高端发展的重要技术,与传统加工技术相比,激光加工具有高精度、速度快、非接触式、智能化、柔
性化等优点。
根据激光加工专委会统计,2023 年中国激光产业的产值约为 980 亿元,较上年增幅达 9%。 在
激光 “黄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工业激光器与系统销售规模近十年的平均增速达到 16%以上。激光光源的不断迭代突破给精密加工制造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激光装备行业由先前的跟跑海外企业,到并跑,如今逐渐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新的智能化激光精密制造装备不仅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且大规模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电池、氢能、通讯、以及医疗等热门赛道和新兴领域。
从近五年看,2017 年、2018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两年实现快速增长,2019 年、2020 年受国
际贸易摩擦和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增速有所放缓,根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022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2021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再度加速复苏,规模达到 821 亿元。2022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整体销售收入为 876 亿元,占全球激光设备市场份额比例逾 50%。
展望未来,中国激光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基于激光光源技术的提升将带来更广阔的应用市场,例如在激光医疗领域,中红外飞秒激光是前沿的研究领域,相较于成熟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激光,特别是长波长中红外激光能在同等脉冲强度下提供更大的原子有质动力,更容易产生强场隧穿电离,这使得中红外飞秒激光光源在强场光学、超快分子结构探测以及生物组织的微创切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激光高功率趋势持续深化,将给激光设备的普及应用释放巨大需求。在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以微加工为代表的高端加工技术突飞猛进。激光精密加工和微细加工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其在电子、半导体、通讯、光存储、微机械制造、生物、环境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