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300769 深市 德方纳米


首页 公告 德方纳米: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论证分析报告

德方纳米: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论证分析报告

公告日期:2021-11-11

德方纳米: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论证分析报告 PDF查看PDF原文

股票简称:德方纳米                                  股票代码:300769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
          论证分析报告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方纳米”或“公司”)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扩大公司经营规模,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考虑自身实际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超过 2,676.80 万股(含本数);募集资金不超过 320,000.00 万元,用于年产 11 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本论证分析报告中如无特别说明,相关用语具有与《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中相同的含义)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背景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年产 11 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是在纳米磷酸铁锂等已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基础上的产品升级、产业化项目,有利于顺应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下游客户日益提升的产品需求,巩固公司在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1、下游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为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行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按应用领域划分,锂离子电池主要分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等三大类。公司本次募投项目核心产品为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属于纳米磷酸铁锂的升级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并分别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等,与纳米磷酸铁锂的应用领域相同。下游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为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行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国家绿色发展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叠加磷酸铁锂电池优势的凸显,为上游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行业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应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保危机等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
形成共识。不仅各国政府先后出台推进汽车电动化的时间表,并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各大国际整车企业亦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而我国更是将新能源汽车视作推动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并给予大力扶持,近年来先后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 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593 号)等多项鼓励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绿色发展政策,推动产业高速健康发展。

  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
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 年 9 月及
10 月相继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 号),对碳达峰、碳中和提出更具体化的战略部署,指出到2025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20年下降 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到 2030 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 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需一方面快速发展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另一方面高速发展以电力为核心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代替以油气为核心动力的传统燃油车,从能源生产端和能源消费端共同推动碳减排进程。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时机。

  近年来,在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中汽协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2017 年的 77.7 万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136.7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0.7%,2021 年 1-6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20.6 万辆,
同比增长 207.0%。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国办发〔2020〕39 号),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25%左右,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而根据中汽协统计,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 5.4%,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和新能源汽车市场降本增效进程的推进,在全面市场化时代,下游客户更注重成本和性价比,磷酸铁锂电池低成本、高安全性、长续航寿命等优势日益凸显。同时,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CTP 高集成动力电池、刀片电池、JTM 电池等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技术的突破,以及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的技术创新,磷酸铁锂等磷酸盐系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均显著提升,使得其成本优势更加凸显,助推其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的逐步上升,市场空间的迅速拓宽。随着磷酸铁锂版 Model3、比亚迪汉、五菱宏光 MINI 等国内磷酸铁锂版爆款车型相继发布,新能源汽车行业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22.4GWh,同比增长 12.1%,占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的比例为 35.6%,2021 年上半年,我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高达 17.4GWh,同比增长 273%。

  上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优势的凸显,共同推动上游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2)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储能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上游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国家迎来能源转型的高峰期,储能可以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保障电网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 号),指出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3,000 万千瓦以上,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随着国家对储能行业支持力度的提升以及清洁能源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储能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储能行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此外,在通信储能领域,储能电池主要作为通信基站的后备电源,用于在断电或电力不足的条件下,保证通信基站电力供应的稳定性。相比于 4G 基站,由于 5G 电磁波的频率更高、波长更短,在传播介质中的衰减速度较快,5G 时代需要铺设更多的小型基站,以保证信号的稳定。根据工信部数据,2020 年新增
5G 基站 58 万个,同比增长 480%。5G 产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带动储能电池需
求量的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具有低污染、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倍率等优良性能,随着其成本的逐步下降,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性开始凸显,新增电池储能越来越多采用锂离子电池,并逐步替代存量铅酸蓄电池,在储能市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根据 CNESA 数据,2020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功率达 14.2GW,其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功率高达 13.1GW,占比 92.0%。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7 年至2020 年我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由 3.5GWh 增长至 16.2GWh,年均复合增长
率为 66.7%。2021 年 1-6 月,我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 11.1GWh,较 2020
年 1-6 月的 5.5GWh 同比增长 101.8%。储能应用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
更注重经济性,对电池成本、循环寿命等方面较为关注。在储能锂离子电池中,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凭借低成本、高循环寿命等优势,成为储能电池的主流方向。
  电力储能和通信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电化学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上游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行业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述新能源汽车行业及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共同推动磷酸铁锂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7-2020 年,我国磷酸铁
锂出货量从 5.8 万吨快速提升至 12.4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8.8%,2021 年
1-6 月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为 17.8 万吨,已超过 2020 年全年的磷酸铁锂出货量。
    2、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行业技术壁垒高企,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处于行业优势地位

  磷酸盐系正极材料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不断优化更新的产品生产工艺和庞大的研发投入使得新进入者难以形成竞争力。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日渐成熟,相关产业将进入无补贴的市场化时代,下游市场更加关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系数等综合性能和成本控制水平。磷酸盐系正极
材料生产企业需要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不断投入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对关键工艺和主要设备持续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综合性能和性价比,从而匹配下游市场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日益提升的要求。另外,伴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扶优扶强”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市场资源不断向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因此,掌握产品技术优势、规模优势以及成本优势的优质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统计,2020 年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前四大厂商出货量合计占比高达 79.7%,行业呈现集中度较高的竞争格局。基于技术壁垒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政策趋势,未来行业市场资源将进一步向产业链优质厂商倾斜,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基于对下游市场长期快速发展的预期,国内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厂商相继加快产能布局和扩产步伐,公司亟需通过本次募投项目扩大产能,及时响应快速增长的客户需求,增强规模优势,巩固公司在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3、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优先实现开发和量产的企业将具备先发优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储能行业的逐步成熟,下游市场更加关注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以及性价比。如何实现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系数等综合性能的提升以及生产成本的平衡,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相比于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在安全性、生产成本以及循环寿命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但电池端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属于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的核心攻坚领域。

  公司凭借在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领域多年的研发积累和技术沉淀,在原有磷酸铁锂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基础上进行升级和优化,研发出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有效解决了循环寿命短、压实密度低等核心难点问题。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升级产品,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保留了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具备更为优异的产品性
[点击查看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