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300068 证券简称:南都电源 公告编号:2023-046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
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变更为致同会计师事
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南都电源 股票代码 300068
股票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曲艺 郑溪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 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
822 号 822 号
传真 0571-56975688 0571-56975688
电话 0571-56975697 0571-56975697
电子信箱 nddy@naradapower.com nddy@naradapower.com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面向储能应用领域,提供以锂离子电池和铅电池为核心的系统化产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专注于新型电力储能、工业储能、民用储能等全系列产品和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及环保型资源再生产业一体化。公司拥有支撑储能应用领域的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一体化关键核心技术优势及可持续研发能力,已形成锂电、铅电的“原材料—产品应用—运营服务—资源再生—原材料”的全产业链闭环的一体化体系。公司销售遍及全球 150 余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储能领域的领先者。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营产品包含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铅蓄电池及系统、燃料电池及锂、铅资源再生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主要服务于新型电力储能、工业储能、民用储能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相应的电源及系统集成产品的应用与技术、运维服务;再生资源产品包括锂电池材料及再生铅等,主要提供给国内各大锂离子及铅蓄电池生产企业。
1、锂离子电池及系统:公司锂离子电池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系列产品及系统集成产品,主要
包括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柜及软件管理系统等,主要应用于包括新型电力储能电力调频、辅助服务及削峰填谷领域;工业后备储能领域;民用储能领域等。
2、铅蓄电池及系统:公司铅蓄电池产品主要包括高温型节能环保产品、高功率电池、核级阀控式
电池、新型铅炭电池产品等。主要应用于工业储能领域,包括运营商、数据中心、金融、轨道交通、核电等领域。
3、燃料电池:公司通过参股新源动力布局燃料电池行业。公司除配置专业团队参与燃料电池技术
研发外,也结合自身渠道优势,为燃料电池在新型电力储能、工业后备储能、民用储能等领域应用提供客户资源,共同发展燃料电池行业。
4、资源再生产品:
(1)锂资源再生产品:主要以废旧锂离子电池等为原材料进行处理,合成碳酸锂和镍钴锰混合盐,为锂电正极材料提供原材料,通过分离工程获得铜、铁、铝和塑料等有价资源,使镍、钴、锰、锂等重要金属及其他资源产品在电池产业中得以循环利用。
(2)铅资源再生产品:公司铅资源再生产品主要以废旧铅蓄电池为原材料,通过加工形成包括粗
铅、成品铅及合金铅等系列产品,为铅蓄电池生产提供原材料。同时,再生铅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如铜、锡、锑、银等具备高附加值的其他有色金属类附加产品可进一步对外出售。另外,通过再加工形成塑料、硫酸及其他系列产品等,亦可用于铅蓄电池及其他行业领域的销售。
(三)公司主要的经营模式
公司始终以产品作为利润实现的载体,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丰富产品线、改善产品结构、提高渠道议价能力,增加下游客户的接受度,使公司产品更大限度覆盖客户需求。
公司日常经营中,产品的供应在各部门紧密配合下进行。销售部门采取直接销售与代理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负责市场的开拓及维护;采购部门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对主要原材料和物品实行集中采购、分批供货的采购模式;运营管理中心确定统筹销售与生产,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编制生产计划;技术中心为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质量管理部负责生产质量的监督等。
在传统技术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之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设计-电池产品及系统核心部件的开发-关键电池产品的生产-系统集成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获取盈利。
(四)行业发展状况及公司地位
1、储能业务领域
(1)新型电力储能领域
1)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
加速能源转型,储能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抓手之一,为储能大规模的市场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根据 CNESA 统计,2022 年,全球储能市场尤其新型储能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全球新型储能新增投
运规模首次突破 20GW,是 2021 年同期的 2 倍;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规模也创历史新高,功率规模首次突
破 7GW,能量规模首次突破 15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 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 280%。新型储能中,
锂离子电池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超 95%。单个项目规模与以往相比大幅提升,百兆瓦级项目乃至吉瓦级项目成为常态。中国、欧洲和美国继续引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三者合计占全球市场的 86%。中国已经反超美国,成为世界储能产业的中坚力量;未来五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量将占全球增
量近一半。
国内市场,储能行业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2022 年,各个省份持续推行风光配储政策,目前已覆
盖超过 40 个省(市)、部分省(市)进一步上调配储比例及小时数。随着电力市场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储能政策的重点已开始转向市场机制和调用机制,国家层面明确独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各省
逐步开始明确储能成本补偿机制,通过共享租赁、容量补偿、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形式提升储能电站
收益。海外方面,欧盟“减碳 55%”政策组合中明确将 2030 年可再生能源的总体目标从 40%提高到 45%,
可再生能源加速装机,表前储能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且受去年以来电价大幅上涨影响,户用光伏配储
能经济性凸显推动户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美国多州制定储能装机目标,进一步加强 ITC(光伏投资配
储税收抵免)力度,将政策有效期限延长 10 年至 2032 年,并首次将独立储能纳入 ITC 补贴范围,推
动表前储能装机量快速提升。
在政策及市场驱动下,全球储能市场将持续暴发增长,根据 InfoLink 预测,至 2030 年全球电化
学储能市场规模将达 1000GWh。根据 CNESA 预计,保守/理想场景下,预计 2027 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
达到 97.0GW/138.4GW,2023-2027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 49.3%/60.3%。
2)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作为储能行业领先者,引领和推进储能行业发展。公司于 2011 年投建国内第一个储能示范项
目“东福山岛风光柴储能电站”,先后承担了国内外 50 余个储能示范项目;于 2016 年进行储能商用化推广,先后在国内外建了诸多基于多种应用场景的储能电站,其中 2017 年建成的德国调频项目多年来运行状况良好,已成为欧洲储能项目标杆;国内无锡新加坡园区 160 兆瓦储能电站项目,是全球最大单一多能互补储能项目,项目自 2018 年投运以来,项目运转良好,也已成为国内储能项目标杆。2021 年起,公司储能业务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中标长江院雷州 400MWh 储能项目、湖南郴州福冲 200WWh 储能电站项目、意大利 300MWh 电网储能项目、美国 129MWh 新能源配套储能项目等多个单体百兆瓦时项目。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具备了从方案设计、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全面技术能
力,完成了从电芯产品、系统集成、运维服务至资源回收的储能产业一体化布局。公司储能产品及系统已累计获得 140 余项 UL、IEC、GB、KC 等全球储能领先标准安全认证,具备较高的资质认证的门槛。
公司主要聚焦国内以及欧洲、北美、澳洲、日韩等海外重点国家拓展,公司已在海外前述多地设
立子公司和服务机构,同时与海外当地主要大型能源集团、电力公司等建立储能业务合作并深入战略合作。目前,公司新型电力储能业务在用户侧、电网侧、发电侧均已实现大规模应用,在全球储能装机规模近 5GWh,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3》,公司位列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 2022 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排行榜第六、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
2022 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货量排行榜第九。
(2)工业储能领域
1)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5G 作为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是推动经济社
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全球进入 5G 大规模建设阶段,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以中日韩、欧盟、北美为主的各国积极布局相关规划。2022 年度,我国投资进一步向新基建倾斜,其中完成 5G 投资超
1800 亿元,占比达 43%;互联网及数据通信投资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 26.2%,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据国家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 2022 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 5G 基站 231.2 万
个,基站总量占全球 60%以上;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达到 16.4 个,比上年末提高 6.3 个。
随着 5G 商用提速,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海量数据被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