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1117 公司简称:中国化学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未出席董事情况
未出席董事职务 未出席董事姓名 未出席董事的原因说明 被委托人姓名
董事长 戴和根 公务原因 刘家强
4、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拟以 2020 年 12 月 31 日总股数 4,933,000,000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
2.23 元(含税)现金股息,共派发现金股利 1,100,059,000 元,拟分配的现金股息总额与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之比为 30.06%,上述利润分配预案尚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二、公司基本情况
(一)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国化学 601117 无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李涛 洪玮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2号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2
号
电话 010-59765697 010-59765697
电子信箱 litao@cncec.com.cn hongw@cncec.com.cn
(二)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1. 公司主要业务概述
中国化学是一家集研发、投资、勘察、设计、采购、建造和运营一体化的知识密集型工程建设企业,是目前行业内资质最齐全、功能最完备、业务链最完整、知识技术相对密集的工程公司,业务领域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化学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实业和现代服务业业务,工程业绩遍布全国所有省份和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全球最先进的交付技术和工具,为业主提供安全、专业、智能、先进的工程服务,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生产装置和设施。
2. 主要业务、经营模式
(1)建筑工程业务
中国化学为业主提供项目咨询、规划、勘察、基础处理、设计、采购、施工、安装直至开车、运营维护以及投融资等工程建设全过程、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建筑工程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涵盖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力、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在煤化工领域,中国化学掌握最核心和先进的技术,占据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化工、石油化工领域,中国化学拥有行业内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装置,在国内外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公司致力于研发、投资、设计、采购、建造和运营一体化工程服务,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并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完成多项国家“863 计划”项目,在国内外荣获诸多奖项。
经营模式:公司工程承包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工程总承包(EPC、EP、PC)、施工总承包、施工承包和专业承包。工程总承包是指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工程项目的咨询、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服务。施工总承包是指建筑工程发包方将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承包是指从业主或施工总承包商承接部分单项工程或某专业工程的施工任务。专业承包指发包人将工程中的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企业的任务。我公司较多采用的是工程总承包(EPC)和施工总承包模式。勘察、设计、监理和咨询类工程服务经营模式是受业主委托,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国际和行业标准规范以及业主要求完成受托任务。公司创新经营模式,坚持“风险可控,收益可期”的原则不断探索提供“投资+EPC+融资+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
(2)实业及其他
中国化学确立了“聚焦实业主业,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坚持“创新驱动、 实业兴企”,探索“技术+产业”的一体化开发模式,技术研发为“核”,驱动工
程、实业发展,聚焦于高性能纤维、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高精尖材料研发,主攻“卡脖子”技术,拓展新材料行业高附加值产品领域。
经营模式:公司推进的实业模式主要为采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或通过联合研发、并购重组以及购买等方式获得的高精尖科研技术进行投资建设生产装置、产品生产并销售。鼓励二级企业作为实业投资主体,具体负责技术开发与引进、勘察、设计、建造和运营,同时也采用 BT、BOT 和 BOOT 等模式承揽实业项目。
(3)现代服务业
中国化学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开展以金融业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产融结合为重点,以“发展壮大产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努力开拓金融市场”为主线,以服务于产业链、支撑主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具有中国化学特色的金融业务,充分利用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等产业金融机构,发挥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作用,依托各所属企业资源,增强公司发展金融、咨询等服务能力,为公司发展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和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创新和拓展融资渠道,多品种、长短期结合,确保资金需求,降低财务费用,全力保障公司生产经营和国内外项目的融资需求,充分发挥产融结合协同效应,促进公司战略目标实现。
经营模式:以投资驱动市场开发,通过股权投资、产城融合、片区开发等投融资模式运作大项目。以少量内部资金引入外部资本,推动重点项目融资。通过少量投资带动规划、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推动产融结合的绿色安全标准化园区建设。
3. 行业情况分析
2020 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经济体造成的冲击并不均匀,发达经济体整体经济萎缩5.8%,其中美国下降4.3%,欧元区降幅为8.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3.3%,经济萎缩同时也带来了物价下跌、失业增加、贸易与跨境投资的减少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各大经济体均采取了不同形式的临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纾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2020 年三季度,许多国家经济开始止跌回升,但随着四季度新一波疫情的蔓延,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得益于中国对疫情的迅速反应及良好控制,二季度中国经济开始强劲复苏并实现恢复性增长,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 年,中国全年 GDP 实现 2.3%的增长,经济总量达到 101.6 万亿,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开局奠定了基础。全国建筑业总产值 26.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6.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2.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 0.9%。
(1)化学工程
2020 年新冠疫情叠加低油价,石化行业受到的冲击和挑战前所未有,全年营业收入、利润和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有所下降。在防疫战中部分化工品作为生活刚需,加之酒精、表面活性剂、部分聚烯烃等抗疫化工品需求逆势增长,化工产业受疫情影响程度相对可控,起到了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1)石油化工方面,2019-2025 年是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大年,前期规划的多个项目稳步推进。一是民营企业集中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大连恒力、浙石化舟山等炼化一体化项目均实现高质高效规模化生产,利华益等地方性炼油企业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二是跨国公司纷纷布局中国石化行业,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分别独资 100 亿美元建设的新材料基地陆续开工,未来石化产业规模集中度、整体技术水平、石化产业布局结构和产业链结构及其全球竞争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2)煤化工方面,2020 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给煤化工行业带来强力冲击,但我国煤化工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作为储备技术,逐步向精细化、高端化和深加工方向延伸,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2020 年,公司签约实施多项大型煤制乙二醇、煤焦化项目,持续巩固了公司在煤化工建设领域的主导地位。(3)化工新材料方面,公司汇聚创新能力,筑牢实业根基,加快关键产品补短板、提升优化现有材料性能和推动新材料市场应用,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己内酰胺、己二腈、硅基气凝胶等科技创新成果已经或正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将成为公司发展新的增长点。整个化工行业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投资也逐渐增加,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加快形成新的绿色发展方式,已成为化工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未来化工行业将继续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对传统产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优化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装置,打造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同时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加快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以及绿色园区的评价标准,全面建立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三废”排放,形成循环高效低碳的绿色生产方式。
(2)基础设施
2019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持续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和“六稳”举措,政策对于推动基建稳增长的态度始终处于较为积极的状态。2020 年 1 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层面对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有所增强,基建政策取向明确且持续性较好,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使中央和地方在基建稳增长角度形成合力。3 月 27 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
率下行等表述,体现了决策层加大基建投资的意愿和相应宏观举措。2020 年 4 月 20 日,国
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涵盖了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内容。短期来看,新基建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可拉动大量需求,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来看,新基建蕴含的巨大投资规模和产业协同效应,将推动新动能供给,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增长潜力,也为实现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的自主创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公司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带动下,不断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及产业链水平,将为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开拓迎来新的增长点。
(3)环境治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 “三大攻坚战”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继长江大保护战略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也正式拉开序幕,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