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0737 公司简称:中粮糖业
中粮糖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3,321,415.27元。公司2023年末期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6.30元(含税),按照公司总股本2,138,848,228股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347,474,383.64元(含税)。加上 2023 年中期已派发现金红利513,323,574.72元,公司2023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约人民币1,860,797,958.36元,约占公司2023年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89.75%。本年度不送红股、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粮糖业 600737 新疆屯河、中粮屯河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杨静 翟垒垒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8号中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8号中
粮福临门大厦9F 粮福临门大厦9F
电话 010-85631055 010-85631055
电子信箱 ir.sugar@cofco.com ir.sugar@cofco.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食糖行业
食糖是人体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体的消耗要以糖类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维持,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有 70%是靠糖类供给的。食糖的摄入不仅能满足人对能量的需求,同时会激活大脑中的愉悦及奖赏系统,引起愉悦感、满足感等正面情绪。食糖代谢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极易排出体外,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因此食糖是人体最经济安全的能量来源之一。
作为天然营养源,食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缓解疲劳、抵御寒冷、稳定血糖等方面效果明显,从生理需要出发,适量补充食糖对健康是有益的;作为天然甜味剂,食糖还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作为酱油酱料等调味品的配料,食糖也让我们的一日三餐更有滋有味。食糖有较强保水性,可以防止食物腐坏,通常用于果脯和果酱的保藏;在烘焙食品中加入糖,不仅能使面团变紧实,还可以保持面包的柔软程度,有助面包的发酵;糖在高温加热时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呈现枣红色的同时释放浓郁香气,可用于菜品的上色增香。因此,食糖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其愉悦美妙的口感,可以驱赶压力和烦恼,提升幸福指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
1.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糖作为大宗贸易商品,具有生产国集中、进口国分散的特点。全球主要生产国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泰国、中国、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其中前十位食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 76%;前四大出口国分别是巴西、泰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整体贸易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67%。食糖兼有商品属性、能源属性和金融属性,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供求、原油等关联商品价格及汇率等。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作物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主粮、油料和棉花,居第四位。食糖产业链上游原料是甘蔗和甜菜,以甘蔗为主,约占 80%。近年来,我国食糖产量整体保持平稳发展,年产量在 1000 万吨左右,国内食糖消费量每年在 1500 万吨左右,缺口部分通过进口糖补充。
我国食糖消费呈现“以工业消费为主、居民消费为辅”的格局,用于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业消费占比约为 64%,剩余的为居民和餐饮行业等直接食用领域的食糖民用消费。从消费现状来看,
近 10 年国内食糖消费总量整体平稳,人均年食糖消费量为 11.3 千克但仍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0%,食糖消费存在增长潜力。
随着食糖科学知识的普及,在经历了一波对食糖“矮化”的负面宣传后,消费者重新了解食糖,客观对待食糖,意识到食糖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君子爱糖,取之有度”“少吃糖、吃好糖”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化学合成甜味剂的管理,推行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消费者也逐步意识到长期食用代糖给身体健康带来的风险,食糖消费回归正常水平。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食糖在食品、医药、化工、新能源等领域也有着更加广泛应用,食糖的消费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
2.中粮糖业的行业地位情况
中粮糖业是国内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的食糖企业,拥有强大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优势。市场份额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一”,主打的“中糖牌”产品拥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中国市场的主要进口渠道,中粮糖业在国际食糖市场也拥有较大影响力,拥有从国内外制糖、进口及炼糖到国内贸易、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主力军”。中粮糖业通过研判商情,根据市场行情及运营需要调整库存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国内制糖自给率水平,充分发挥制糖技术及品控优势,全面降低各项成本消耗,形成“自产+炼糖+进口”的独特竞争力,深耕区域市场、细分行业赛道,与食品加工、医药健康、化工生产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营业收入保持稳步增长,行业领导地位持续巩固。
(二)番茄行业
1.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
世界最适合种植番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纬 40-45 度之间,主产区分布在美国加州河谷、环地中海沿岸以及我国新疆、内蒙古河套地区这三大“黄金”产区,三大主产区加工总量约占全球的 82%。
2023 产季,全球加工番茄总量以鲜番茄计约 4438 万吨,较 2022 产季同比增长 15%。从全球
加工番茄消费量来看,当前供需大致均衡。目前,我国番茄的种植、加工和出口都处于持续增长态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优质番茄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继美国加州、环地中海沿岸之后的第三大产区和第一大出口国。随着经济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人们饮食习惯逐步改变,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番茄制品因自身健康属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运用场景也更加广泛,除了在西餐应用上稳步增长,在中餐应用上更是大幅提升。
目前,中国加工番茄制品人均消费量(以鲜番茄计)仅 0.7 公斤/年,远低于全球平均(以鲜番茄计)5.23 公斤/年水平,国内市场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增长率达到 12%。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
国内番茄制品市场容量前景可观、需求持续攀升、消费者人群持续扩大。随着高收入人群、年轻消费群体生活习惯的变化,汤锅类、预制菜消费呈现迅猛发展趋势,一些企业着眼于番茄制品的天然营养,重塑番茄品牌,方便面和火锅向番茄口味产品延伸,糕点类的番茄土司、杂粮番茄夹心软欧包面世和多个番茄汁新品牌创立,展现出番茄产业在汤锅、简餐、预制菜、饮料及其他等领域未来发展的新势能、新机遇。公司抓住新机遇,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打造产销研一体商业模式,向下游番茄制品延伸,优化产品品类,完善渠道布局,线上赋能线下,研发赋能品牌,推动 C 端品牌业务快速发展。同时积极加强消费者教育,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番茄应用场景和了解消费前景,推广番茄产业。
中粮糖业作为国内番茄制品行业的领先企业,致力于打造中国番茄第一品牌,从番茄专家向番茄世家方向不断发展。在国内最优良的番茄产区,中粮糖业拥有 27 万亩番茄种植基地,年产番茄制品 33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26%,构建了我国番茄加工产业唯一一条从种子研发到品牌延伸的完整产业链,覆盖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各个环节。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中粮糖业在种子研发、种植管理、加工技术、营销物流等各个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行业占比稳定上升,国内番茄制品行业领跑者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三)行业政策情况
食糖是我国重要性仅次于粮食和食用油的生活物资,食糖行业成为国民消费不可或缺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国家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对糖料供给、保障措施、农业科技等方面指明了思路和方向。番茄加工作为特色农产品加工行业,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出台政策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3 年 3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下发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
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涉及公司业务的内容提到:“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制糖。技术工艺及装备提升重点方向:制糖。甘蔗和甜菜预处理及适应性改造技术;膜法制糖、离子交换生产精制糖技术;糖厂蔗渣锅炉烟气综合治理技术;制糖全产业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相关技术与装备。”
中粮糖业是中粮集团旗下食糖产业发展平台,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食糖产品,从事业务包括国内外制糖、食糖进口、炼糖、食糖贸易销售以及番茄制品加工。公司拥有食糖和番茄两大产业,是国内最大的食糖生产和贸易企业、国内最大番茄制品生产企业,全产业链增值能力位居行业前列。
(一)食糖业务
1、商业模式
中粮糖业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食糖产业布局,形成了从制糖、炼糖、贸易到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依托商情研发体系,科学预测市场供销格局,提前布局年度自产糖、贸易糖、进口糖的产、购、进、销进度;依托现代农业管理体系和精细化管理确保原料增产同时降低综合生产成本;严防死守,精细化管理,确保制糖、炼糖的降本增效与质量提升;合理把握贸易糖与进口糖的购销时点与节奏,降低综合贸易成本,并根据市场价格实现销售;通过套期保值降低糖价波动风险与汇率风险,从而实现整体稳步高质量发展。
2、产能布局
在制糖领域,中粮糖业在国内共拥有 13 家甘蔗、甜菜制糖企业,遍布于广西、云南等优势
原料主产区,年产食糖 70 万吨(甘蔗糖与甜菜糖比例约 60:40),是服务“三农”、提升国内糖料种植、加工能力的积极力量;在海外运营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 Tully 糖业,年产原糖约 30 万吨,利用国际优势资源,保障国内食糖供给。公司制糖厂制糖方法为碳化法或硫化法,旗下崇左糖业、北海糖业均已成功获得“零碳工厂”认证。
在炼糖领域,中粮糖业是我国食糖进口的主渠道,是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桥梁,已形成超过 200 万吨/年炼糖产能,稳居国内行业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