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600478 沪市 科力远


首页 公告 600478:科力远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

600478:科力远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日期:2022-04-26

600478:科力远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 PDF查看PDF原文

公司代码:600478                                                  公司简称:科力远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母公司2021年度可供分配利润为201,691,877.14元,母公司上年度余下的未分配利润-161,422,239.59元,2021年末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40,269,637.55元。根据《公司章程》第一百六十条利润分配具体政策之规定,由于公司2021年每股收益低于0.1元,未达到现金分红条件,公司2021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分配。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科力远          600478          力元新材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张飞                              汤锐

      办公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西路348号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
                                                          西路348号

        电话          0731-88983638                      0731-88983638

      电子信箱        zhangf@corun.com                  tony_tang@corun.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电池行业
1、HEV 动力电池高增长 寡头格局明显


  公安部、中汽中心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3.95 亿辆,其中汽车 3.02 亿辆,
全国新注册登记汽车 2622 万辆,比 2020 年增加 198 万辆,增长 8.16%。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达
到 294.01 万辆,同比增长 1.6 倍。国产 HEV 车型累计销量为 58.61 万辆,同比增长 43%,占传统
车型销量比例为 3.48%,占比不断提升。

  2021 年,国内 HEV 车型销量主要集中在日系两本、两田企业中,累计份额达 98.9%。高工产
业研究院数据则显示,2021 年国内 HEV 动力电池装机量约 0.79GWh,同比增长 46%。其中,镍氢
电池装机量约 0.50GWh,同比增长 61%;三元电池装机量约 0.29GWh,同比增长 25%。

  从具体电池企业装机份额来看,目前 HEV 电池供应主要以科力美、Panasonic、Blue Energy、
PEVE 为主,四家企业合计占据了 99%的市场份额。寡头垄断格局明显。


  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我国将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2、消费类电池,得场景者得天下

  目前我国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在涵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3C 产品配套、电动二轮车、消费类无人机、智能家居以及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领域。2021 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产量为 72GWh,同比增长 18%。

  《2021-2027 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品类繁多,产品更新周期短,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应用领域发展受国家政策、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保持快速增长,每年可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企业提供充足的订单需求。并且,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逐渐普及,无线化的电子产品能够实现万物互联,用户体验将大大提升,这将进一步促进更多消费类电子产品从有线转向无线,给予了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产业极大的市场空间。

  民生用镍氢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专业电子设备、照明、无绳家电、便携式打印机、移动数码产品、远程通信设备、激光器仪器、电动工具以及电动玩具消费电子中。近几年,全球各国政府开始鼓励汽车配置 E-Call 功能,对镍氢电池行业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全球及中国镍氢电池行业专项深度调研及投资规划指导可行性预测报告(2021 版)》指出,智能网联车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车载 T-BOX/E-Call 设备的应用,镍氢电池凭借其良好可靠性、宽温特性以及长循环寿命等特点,被 T-Box/E-Call 制造商和车企所青睐。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渗透加速,我国
T-BOX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由 2016 年的 44.6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96.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1.4%。


  2021 年 12 月 7 日,《智能网联车载终端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要求》正式发布,基于智能网
联车终端的功能需求,镍氢电池作为 e-call、T-box 备电使用,关乎生命安全,安全等级和失效等级远高于一般工业应用标准,必须可在-30~85 度宽温域内满足 15 分钟以上的通话功能,在极限车温下长期存储(3-10 年)仍能支持 15 分钟通话功能。
3、轨交电池绿色发展进入顶层设计

  轨道交通后备电源在车辆正常运行过程中可为地铁、高铁等车辆提供基础的电力支撑,是确保各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在发生紧急故障、等待救援时,蓄电池为紧急通风设备、外部照明、乘客信息系统、门控设备等提供紧急供电电源,以维持规定要求的紧急供电时间。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车辆上较为常用的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和镍镉碱性蓄电池,镍氢电池正凭借“高安全、长寿命、免维护、绿色环保”的优势在轨道交通市场替代传统电池。《中国轨道交通电源系统行业市
场研究报告(2022 版)》显示, 2020 年中国轨道交通电源市场规模 1969.0 亿元,同比增长 7.4%。
  政策方面,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造绿色交通,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先后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顶层文件,为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确定目标与方向。到 2025 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2035 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国。《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绿色发展”以推进绿色集约循环发展,建设绿色交通,落实
“碳达峰”目标任务为着力点,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强制性标准,着力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有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标准制修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二)材料行业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指导我国今后 5 年及 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纲领性文件,将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
1、电池基础材料供不应求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基础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一致性、功率、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和成本,进而影响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及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发展。2021 年,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大量储能项目落地,电池需求激增,电池基础材料水涨船高,尽管产业链企业纷纷扩产但仍然供不应求。
2、电磁屏蔽材料空间广阔

  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在工作时会向外辐射大量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对临近电路和设备造成干扰,影响精密电子仪器的正常工作,导致信息传输失误、控制失灵等事故,也会对环境造成电磁污染,更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在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诸多方式中,电磁屏蔽是最基本和有效的手段。

  电磁屏蔽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广阔,通信设备、消费电子设备和汽车电子设备、数据中心等领域对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均有巨大需求。一方面,在传统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5G 时代下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的巨大增量,消费电子国产品牌崛起亦将带来的巨大替代空间。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和数据中心等新型领域的快速发展,打开了电磁屏蔽材料新的成长空间,有望在未来成为新的增长点。
3、新材料潜力无限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 2025 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万吨/年。到 2030 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规划》还指出,要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

  面对绿色制氢市场痛点,公司创新研发了制氢用泡沫金属作为基础材料应用于电解槽的正负极,产品具有比表面积大、制氢效率高等特点,可全面强化电解槽催化性能,实现制氢能耗和设备成本“双降”,提升制氢经济性。
(三)储能行业迎来爆发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21 年底,中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包括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达到 45.74GW,同比增长 29%。2021 年,电力储能装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 220%,新增投运规模达 10.14GW,其中,抽水蓄能规模最大,为 8.05GW;电化学储能紧随其后,投运规模达到 1.87GW/3.49GWh,规划在建规模超 20GW。

  政策方面,《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 2021 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工作的通知》《“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2022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相继发布,鼓励、引导发展储能及电化学储能。《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
[点击查看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