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300450 证券简称:先导智能 公告编号:2024-034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一)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二)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三)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四)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变更为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五)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六)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 ?不适用
(七)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1,554,889,537 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3.42 元
(含税),送红股 0 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转增 0 股。
(八)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先导智能 股票代码 300450
股票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姚遥 朱琦
办公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洲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洲
路 18 号 路 18 号
传真 0510-81163648 0510-81163648
电话 0510-81163600 0510-81163600
电子信箱 yao.yao@leadintelligent.co qi.zhu@leadintelligent.com
m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服务商,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 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智能装备制造业,包括: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光伏设备制造业、3C 设备制造业、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制造业、氢能设备制造业、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业,按照 2012 年 10 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35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二)公司不同业务所处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锂电池设备行业
锂电池包括动力、储能、数码等类型,锂电池设备行业为下游锂电池生产提供专用设备。
动力电池。长期来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汽车产业正朝着电动化方向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研究机构 EV Tank、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
总体销量达到 1465.3 万辆,同比增长 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949.5 万辆,占全球销量的 64.8%,同比增
长 37.9%,渗透率上升到 31.6%,同比增加 5.9 个百分点。美国和欧洲 2023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 294.8 万辆和
146.8 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 18.3%和 48.0%。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明显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 年)》显示,2023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 865.2GWh,同比增长
26.5%,EV Tank预计到 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3368.8GWh,相比 2023 年仍然有接近 3 倍的增长空间。
短期来看,相较于国内动力电池厂大幅扩产带来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海外扩产较为理性,未来海外动力电池厂的扩产将有望进一步加速。首先,欧盟减排决心坚定,设立严格的碳排放标准,欧洲主要国家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政策,持续推进电动化进程,受此影响,ACC、Northvolt 等欧洲电池厂商逐渐增多;其次,IRA 法案刺激美国电动车产业链本
土化,加速 LG、SK 等日韩电池厂赴美建厂;再次,大众、福特等整车厂也逐渐向上游电池环节布局扩产,自建电池厂或成立合资工厂。总体而言,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设备商海外市场拥有较大上升空间。
储能电池。碳中和背景下,推动能源革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全球共识,新型储能(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作为增强电网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的核心。其中,电化学储能具有灵活性、比能量高等优势,正日益成为新型储能的重要方式,将带动储能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2023 年,在风电光伏装机增长、碳酸锂价格回落提升储能经济性的带动下,储能需求持续提升。根据 GGII 统计,2023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 225GWh,同比增长 50%。其中,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 206GWh,同比增长 58%,占全球总出货量的91.6%。
数码电池。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应用环境不断丰富、在普通消费者中的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我国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行业整体市场向好发展。总体来看,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传统消费类领域,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较为稳定。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蓝牙音箱、AR/VR 设备、AIPC、MR 等新兴电子领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另外随着 AI 浪潮的兴起,各大厂商都在积极探索,有望引领消费电子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周期,从而刺激终端需求进一步增长,
给锂离子电池市场带来更多机遇。根据 Mordor Intelligence 预计,2025 年全球消费锂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 273.30 亿美元,
2020-2025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0.27%。
2、光伏设备行业
光伏设备行业为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的生产提供专用设备。
“双碳”目标背景下,全球正处于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各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度大幅提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净零排放路线图,预计电气化水平会随着绿色能源转型逐步提高,预计 2050 年电力占能源消耗 50%以上。
其中,太阳能风电发电占比需达到 70%左右,太阳能占比有望超过 40%。2023 年 12 月,欧盟主席在 COP28 世界气候行
动峰会上与 118 个国家共同发起“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承诺”倡议,提出到 2030 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至少达到 11000GW。随着光伏成本快速下行以及配套设施的发展,光伏行业仍处高增长阶段,长期市场空间巨大。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官方数据表明,2023 年全球新增光伏系统装机容量为 345.5GW,同比增长 32.2%;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 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 216.88GW,同比增长 148.12%,总体来看,随着全球“双碳”进程的推进,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光伏行业终端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持续扩产。同时,光伏各环节技术的不断进步也驱动存量产能的替代。扩产需求和替代需求构成了光伏设备的市场需求。在技术进步和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双重驱动下,以硅片设备、电池设备以及组件设备为代表的核心环节,对高性能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大。
3、3C设备行业
3C设备行业为各类 3C产品的生产和检测提供专用设备。
2023 年,3C 市场全面回暖,3D 量检测、3D 组装、测试类设备需求全面启动投入。同时,消费电子产品外形 3D 化、
内容 3D 化 ,催生 MR 类新产品爆发式增长,传感器等部件的增量、传统工艺逐步被精密点胶工艺取代, 产品异形结构
的演变催生多轴 3D 精密流体设备需求;消费电子领域头部客户向东南亚转移大部分产能,带来非标设备投资额大幅增长。
4、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行业
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行业为电池模组产线、PACK产线和电驱产线等提供专用设备。
汽车行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并通过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提高装配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此前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成长过程中,在电池模组、PACK、电驱的生产制造领域,自动化水平相对不高,2020 年开始海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大众、宝马、戴姆勒等全球龙头车企加快向电动化转型,行业规模快速扩大,对整个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汽车行业正在构建基于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池、电驱)等关键环节的全新模块化生产平台,特别是在电池模组产线、PACK产线、电驱产线、现有产线装备升级等方面均产生了更智能化、更高自动化的新需求。
5、氢能设备行业
氢能装备行业为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生产提供专用设备。
氢能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化工、钢铁、建筑等领域,深入推动产业零碳或低碳变革,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近些年包括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及中东诸国均发布了氢能战略发展规划。例如韩国预计到 2050 年氢能将成为韩国最大的能源来源,氢能将占韩
国能源消耗的 33%;德国预计到 2030 年氢能进口量将占氢能总供应量的 50%到 70%。我国也正积极发展氢能,2022 年,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制定了氢能长期发展战略。2023 年各地方政府跟进出台了多项政策,以促进发展氢能产业的国家层面政策的实施。例如,2023 年 6 月,河北省发布《河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对省内氢能产品生产、运输、充装及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作出规定。2023 年 9 月,山东省实施《关于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鼓励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核能制氢。 除了政策支持外,材料技术和生产工艺进步、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持续推动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氢燃料电
池系统的价格由 2018 年的 12,300 元/kW降至 2022 年的 4,800元/kW,复合年降幅 21.0%。在政策支持和行业共同努力下,
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产业链体系雏形初步建立、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步伐正加快推进。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对氢能高端生产和测试装备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三)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持续聚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发展,在新能源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