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300203 证券简称:聚光科技 公告编号:2022-020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除下列董事外,其他董事亲自出席了审议本次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未亲自出席董事姓名 未亲自出席董事职务 未亲自出席会议原因 被委托人姓名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变更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聚光科技 股票代码 300203
股票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田昆仑 王春伟
办公地址 杭州市滨江区阡陌路 459 号 杭州市滨江区阡陌路 459 号
传真 0571-85012008 0571-85012008
电话 0571-85012176 0571-85012176
电子信箱 fpi@fpi-inc.com fpi@fpi-inc.com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2.1环境应用科学
2.1.1环境监测分析仪器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凸显。国家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以及“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有关要求,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深化大气环境监测,坚决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等标志性战役,着力
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社会低碳绿色转型。
依托公司现有的光谱、色谱、质谱和自动化等核心技术平台,解决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监测、碳监测以及生态监测中关键技术的 “卡脖子”问题,以业务“痛点”为导向,在原有产品组合基础上,创新研制了一系列高精密监测设备,例如: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自动监测系统(GC-MS)、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环境空气OVOCs自动监测系统(UPLC)、高精度恶臭监测系统、傅里叶红外遥测系统、环境空气颗粒物无机元素自动监测系统(ICP-MS)、环境空气NO2分析仪(CAPS)等。
以全面支撑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为目标,统筹考虑大气环境质量考核评价、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大气污染源管控、国际履约与人体暴露健康评估等环境管理和科研需求,重点研制了光化学、温室气体、碳监测、超低排放等领域的新型监测设备,形成了常规环境空气质量、光化学组分、颗粒物组分、有毒有害气体、碳监测以及生态监测等 “天、地、空”一体的综合监测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早日实现。
在十四五期间,水环境监测整体规模仍处于扩张的状态,水质监测站点建设需求仍呈现增长的趋势;同时水质特征因子、综合性指标、生态指标的监测也逐渐引起更高的关注和重视。根据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需求,统筹流域与区域、水域与陆域、生物与生境,逐步实现水质监测向水生态监测转变。
针对新形势下的监测需求,公司在新一代小型化水质监测分析仪器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并推出了一系列水质特殊因子在线监测仪表(如水质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铅、镉、铜、锌、铁、锰、镍等),满足日益多样的X因子检测能力需求;针对地表水中一些含量极低、常规监测方法(光度法+电位法)无法达到监测需求的场景,公司利用自身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底蕴,将原子吸收技术、原子荧光光谱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应用到水环境监测上,达到实验室级的分析精度,满足地表水低浓度特征指标的监测需求;针对生态监测、水质预警、污染溯源、管控分析等综合性监测需求,公司结合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数据模型分析技术,对定性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将水质监测从数据收集推到专业化数据应用,为科学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2.1.2工业园区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在“互联网+”及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建设智慧园区的大背景下,公司推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系列,基于公司光谱、色谱、质谱、化学等全面的监测技术平台与丰富的监测产品体系,提供园区前端全面感知、实时采集设备,覆盖园区智慧管理感知数据,立足智慧环保监测与数据深度分析,深度扩展园区与企业工业污染咨询服务和污染治理方案策略,构建环保管家全产业服务体系;并深耕各应用场景,构建园区安全、环保、应急、封闭化、运输、能源等八大业务的全面智慧化,以信息化和辅助决策手段帮助园区有效管理、精准治理和科学决策。打造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从“人防人治”到“技防智治”、从“后端监管”到“靠前服务”、从“单一业务”到“统筹兼顾”等管理创新,保障智慧化场景落地,巩固园区智慧化成果,为传统工业园区的产业升级与企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园区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结合工业园区绩效考核评价目标,针对目前园区水、气、固管控要素,直面风险隐患突出、环境污染复杂、公众投诉等管理痛点,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GIS、A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监测、管理、治理”的闭环管治体系。致力于全面准确掌握园区企业污染底数与园区环境污染特征;基于大数据融合挖掘与深度应用分析服务,实现多级风险预警、快速污染溯源、减排措施指导、科学靶向治理;基于阶段性治理成效评估优化评价指标,驱动园区新目标的制定与任务分解,实现园区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环境长效考核达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园区大气污染管控解决方案
公司围绕园区企业大气异味与有毒有害气体风险问题,公司建立了园区大气 “点、面、区”立体监测网。方案应用中小
尺度气象模型、在线质谱走航监测技术,配合“人防”咨询诊断服务,实现工业源的全方位环境摸底、污染预警、异味溯源、风险防控、清洁生产、总量减排。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风险防控,避免应急突发事故;对特征污染物排放实现精准治理,降低公众异味投诉,实现“气不出园,气不扰民”。
(三)园区水综合管理解决方案
公司基于工业园区污水管理需求出发,以“源、网、厂、河”四级管理思路为导向,全力打造工业园区水环境新型管理模式。基于智能化控制、水质污染指纹模型等技术,融合水质在线监测+移动监测技术,为政府与企业提供污水排放“诊断、决策、治理、评估”的环保闭环服务。实现污水源头污染排放异常预警、污水处理厂三级防控、水管网污染反向溯源、污染风险防控、水质断面达标保障等管理目标,协同推进企业、污水处理厂、环保局三方污水共治,全面提高园区水污染防控能力,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2.1.3生态环境信息化
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打造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数字
化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监管水平,完善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生态保护、环保执法和督察迈入智能时代。随着数字技术运用于污染治理、大气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等越来越多的领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趋势。
公司紧跟国家数字化改革步伐,着眼于深化推进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统筹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土壤和固废环境监管以及建立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等主要任务,持续创新,推出新一代 数智环保一体化平台。平台以数据为核心,紧扣“减污、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六大重点,聚焦“气、水、土、固废、辐射、生态、碳”各类要素,联动“全域态势、预警研判、协同管控、执法督查、环境应急、环境服务”等全业务链,实现系统打通、数据整合、业务重构、多跨协同、测管联动、科学智治。平台坚持实际、实战、使用原则,基于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用户使用需求,孵化系列化小切口应用
场景,支撑环保科学决策、提供优质环境服务,打造生态环境社会多元参与、全域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此外,公司不断深化技术融合与创新,整合数字孪生、AI、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拓展特色化、智能化多跨场景,助力绿色亚运、美丽城市建设,以数字赋能生态环境“治”“制”“智”深度融合。
2.1.4碳达峰碳中和综合管控平台
我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环办监测函〔2021〕435号),要求开展重点行业、城市、 区域三个层面的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建立碳监测技术方法和评估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评估提供数据支撑。碳监测的主要对象为温室气体,公司着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按照核算为主,监测为辅,适度超前的原则,研制不同类型的碳监测及温室气体技术装备,开发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系统谋划覆盖点源、城市、区域等不同尺度的碳监测评估业务。
基于公司先进的光谱、色谱和质谱技术平台,研制了高精度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仪(CO /CH /CO)(光学法)、高精度
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仪(CO /CH /CO/SF6/N2O)(色谱法)、CO2中精度在线监测系统 ( 光学法)、环境空气ODS及含氟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系统 (GC-MS法)、车载温室气体走航监测系统、无人机温室气体遥感监测系统等一批先进设备,开展了大气背景站典型温室气体监测应用示范。
针对不同行业、城市高中低值带和背景点碳监测活动,构建覆盖固定污染源监测、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城市环境空气监测、便携监测、移动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等“天地空”全覆盖的立体碳监测解决方案,形成了城市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立体监测网络。
结合碳监测智慧监管平台,通过立体监测数据整合和大数据分析,全面掌握温室气体浓度状况,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反演方法,服务支撑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校验,提升温室气体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靶向治理能力,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