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88065 公司简称:凯赛生物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公司面临的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四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中(二)风险因素相关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 2020 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
派发现金红利 8.00 元(含税)。截至 2021 年 3 月 29 日,公司总股本 416,681,976 股,以此计算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 333,345,580.80 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公司当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 72.83%,占报告期末上市公司股东累计未分配利润总额1,194,982,501.87 元的 27.90%;公司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上述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7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凯赛生物 688065 不适用
科创板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联系方式
姓名 臧慧卿 刘嘉雨
办公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
号5幢 号5幢
电话 021-50801916 021-50801916
电子信箱 cathaybiotech_info@cathaybiotech.com cathaybiotech_info@cathaybiotech.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材料的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DC11-DC18),年产能 7.5 万吨,生产线位于凯赛金乡和乌苏技术;
-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 5 万吨,生产线位于乌苏材料,将于 2021 年中期开始量产;
-系列生物基聚酰胺(泰纶、E-2260、E-1273、E3300、E6300 等),凯赛金乡千吨级生产线已向客户提供产品,年产 10 万吨生产线位于乌苏材料,将于 2021 年中期开始量产。
长链二元酸产品系列
在凯赛长链二元酸生产之前,全球长链二元酸市场主要包含化学法生产的 DC12(月桂二酸),产能约 2 万吨/年,主要生产厂家为杜邦,后转给英威达;以蓖麻油为原料化学法生产的癸二酸DC10,全球产能约 11 万吨/年,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中国。
公司突破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产业化技术瓶颈,于 2003 年首次生产出聚合级的高品质长链二元酸,并把产品种类扩展到 DC11-DC18 各种链长的产品。随后公司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逐渐替代市场上化学法生产的 DC12 用于特种尼龙的生产,并培育新的下游应用和客户。至 2016 年,公司成为全球长链二元酸产品的主导供应商,与杜邦、艾曼斯、赢创、诺和诺德、成都万里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2018 年公司生物法长链二元酸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2020 年公司长链二元酸销售量 43,138.98 吨,国际和国内销售量约各占一半。随着长链尼龙
等产品的进一步推广,长链二元酸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公司计划进一步丰富长链二元酸的产品结构。公司募投项目之一 40000 吨/年生物法癸二酸建设项目已经在凯赛太原生产基地开始建设,计划于 2022 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癸二酸可作为聚合单体用于生产长链尼龙、癸二酸的酯类等产品。癸二酸的主要客户与公司长链二元酸(DC11-DC18)的客户部分重叠。公司生物法癸二酸样品已经过下游客户验证,在产品质量上与化学法产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生物基戊二胺
戊二胺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截止目前尚未见到化学法生产戊二胺的产业化报道。公司经过近十年的研发,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从多个角度解决戊二胺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产品稳定性、纯化工艺等技术瓶颈,于 2014 年通过中试,并以此为原料生产出生物基聚酰胺中试样品。
公司生物基戊二胺的主要用途是与二元酸聚合生产生物基聚酰胺,部分提供给下游客户进行应用开发,能够帮助其新型的下游产品(如戊二胺合成五甲基二异氰酸酯(PDI)再进一步合成新型生物基涂料、聚酰胺热熔胶、环氧固化剂等)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生物基戊二胺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有望解决国内双单体聚酰胺行业(例如尼龙 66)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的瓶颈难题,为市场、客户提供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原料的新型“生物制造”新材料。
目前乌苏材料公司产能 5 万吨/年的生产线正在调试过程中,将于 2021 年中期开始量产。
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
公司以自产的生物基戊二胺为核心原料,与一种或多种不同的二元酸聚合,生产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种类包括 PA56、PA510、PA5X 等。
针对生物基聚酰胺的下游应用,公司注册了主要应用于纺织领域的商标“泰纶”和主要应用于工程材料领域的商标“ECOPENT”。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民用丝领域,例如运动服饰、内衣、袜类、与棉麻丝毛混纺的面料、箱包、地毯等;工业丝领域,例如轮胎帘子布、箱包、气囊丝、脱模布等;无纺布领域,例如面膜、卫生用品等;工程塑料领域,例如汽车部件、电子电器、扎带、隔热条等;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轻量化领域,例如新能源汽车、风电叶片、管材、建筑材料;尼龙弹性体领域,例如面料、鞋材。
目前公司位于金乡凯赛的千吨级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已经开始小批量销售聚酰胺产品,主要供应客户进行试用和应用开发;位于乌苏材料产能 10 万吨/年的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正在调试过程中,将于 2021 年中期开始量产。
生物制造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以生物质为原材料或运用生物方法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工业商品(如新材料产品),生产过程绿色、条件温和且具备经济性,作为解决人类对传统石化、化工产品的过度依赖,以及解决碳减排、碳中和问题的有效途径,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健全了供应商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为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和采购质量,保持原材料供应稳定,公司通常会保持两家及以上供应商供应同一种原材料。
公司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原材料主要为烷烃、硫酸、烧碱和葡萄糖,生物基戊二胺的原材料目前主要为玉米,生物基聚酰胺的原材料主要为二元酸和自产的戊二胺。其中除了烷烃既有境内采购也有境外采购,其余主要原材料均是境内采购。
公司在供应商开发和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原材料采购进度管理、原材料入库验收等环节都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保证了采购工作的规范性。同时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进行,根据采购周期和生产周期,公司对主要原材料建立了安全库存制度。
2、生产模式
销售部门根据产品的历史销售情况以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制定年度和季度销售计划。生产部门综合销售计划、产能情况等因素,制定生产和物料需求月度计划和周计划,负责生产计划的安排和实施,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按照订单评审交期出货。技术质量部根据生产部门下达的生产计划制定相应工艺标准和检验标准,并负责原辅料、半成品、产成品的检验工作。
此外,公司结合主要客户的需求预测、市场供需情况、自身生产能力和库存状况进行库存动态调整,以提高交货速度,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3、经营模式
公司销售主要为直销,有少量非终端贸易商客户。对于境内客户,公司通过境内生产基地直接销售,公司会委托第三方运输公司,将货物运送至客户指定地点,客户签收确认。对于境外客户,物流方式主要分两种:①对于交货期限相对宽松的订单,公司由境内直接发货至客户指定港口;②对于交货期限相对紧迫的订单,公司在美国和欧洲各租用了仓库,并保持了一定的库存规模,以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仓库由第三方物流商管理并承担存储期间的管理职责。
公司与小型客户的结算方式主要为“款到发货”,但对于少数合作时间长、自身信誉好、销售规模大且具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大客户一般会给予 30-90 天的账期。
4、研发模式
研发和创新是公司业务发展的基础,公司产业化的几个产品都是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成果。公司在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均设有研发团队,跨越多学科的高通量研发平台是公司研发特色之一。公司将加强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高通量研发设施建设,选择有相对竞争力、前瞻性、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的项目进行系统性重点研发。
公司研发采取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生物制造行业基本情况
A、生物制造行业简介
行业发展背景
传统石化、化工生产活动对化石资源持续消耗,人类活动对于化石资源依赖问题与日俱增,同时环境污染、安全风险问题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基因组学与系统
生物学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兴起,合成生物学于 21 世纪初应运而生,科学家尝试在现代生物学与
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引入工程学思想和策略,诞生了学科高度交叉的合成生物学,成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之一。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两位对基因编辑技术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实现
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的举措。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
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碳中和”、“碳达峰”目标,量化碳减排目标(“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并细化各项工作。2021 年 2 月发布的《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