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600879 沪市 航天电子


首页 公告 航天电子: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航天电子: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日期:2023-03-31

航天电子: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PDF查看PDF原文

公司代码:600879                                                公司简称:航天电子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以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2,719,271,284股为基数,拟每10股送现金0.70元(含税)(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公司2022年度拟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航天电子        600879          火箭股份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吕凡                              孙肇谦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丰滢东路1号            北京市海淀区丰滢东路1号

        电话          (010)88106362                    (010)88106362

      电子信箱        lufan@catec-ltd.cn                sunzhaoqian@catec-ltd.cn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航天电子、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电线电缆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一)公司航天电子产品业务隶属于航天产业,航天产业主要包括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器。
航天产业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提高武器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力量。国家将进一步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步伐,军用、民用和商业航天蓬勃发展,航天重大工程陆续实施,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武器装备需求激增,国家将继续加强对航天产业的投入,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航天产业发展进入重大机遇期。

  航天技术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国家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航天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需求,航天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提升,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面临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

  1、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航天产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要负责组织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计划、政策、标准及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的监督。

  2、主要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

  2006 年 12 月,原国防科工委发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对协作配套单位
进行的机电产品、零部件、元器件和原材料等科研生产活动的流程做出详细规定。
 (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

  2008 年 4 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国家对列入武器
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许可目录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会同总装备部和军工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并适时调整。许可目录的制定和调整,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2010 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装备部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公布施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任务竞争。
 (3)《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2009 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指出要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主导经济和把握国际竞争走向、关系国家实力以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的战略型技术以及通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的共性技术。航天产业中的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产品和服务对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上述产品与电信、导航及地理信息系统相互集成与融合,成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航天技术的转移,将带动交通运输、远程教育、气候监测、防灾减灾、材料、电子、能源等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能够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明确要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域。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在航天装备方面,要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2016 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涉及多项空天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战略,在太空领域发展新型航天器,加快发展多用途无人机、新构型飞机等战略性航空装备;在卫星领域做大做强卫星及应用产业,加快构建
以遥感、通信、导航卫星为核心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启动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工程,推动智能传感器、惯性导航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021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为我国航天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展望: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持续提升科学认知太空能力、自由进出太空能力、高效利用太空能力、有效治理太空能力;完成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批重大工程的收官和运营工作;启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等一批新的重大工程;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推动运载火箭型谱化发展;持续完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统筹布局空间科学探索,发射一批科学论证卫星;拓展国际合作深度广度,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二)公司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产品业务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人系统主要包含能够自主或通过远程操控完成指定任务的无人飞行器、无人车辆等,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其后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并呈现螺旋式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智慧政务新基建将迎来产业爆发期,智慧交通、社会综合治理、智慧安防及智慧应急等方向市场需求巨大,预计“十四五”期间高端智能装备市场需求将数倍增长。

    从发展趋势看,无人系统装备将是世界强国竞相争夺的国防装备制高点,成建制的无人装备对抗由概念设计逐步走向集成验证和实战应用,成为未来国防装备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内有关单位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在无人系统装备及无人装备集群化协同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各领域形成系列化装备,推动我国无人系统装备发展逐步加速,性能水平不断提升。民用方面,无人系统装备广泛应用于喷洒农药、快递运输投放、视频拍摄、空中巡查监测等多种场景,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物流运输需求的高速增长,无人运输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十四五”期间无人运输系统装备市场需求将有数倍增长。

  2017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将重点培育智能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高端智能产品并取得突破。

  2021 年 1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8 个部门印发《“十四五”智能制
造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规划明确要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面向航空航天装备、集成电路等行业,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水平高、核心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配置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加强自主供给,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研发高精度传感器、伺服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等;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 等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

  (三)电线电缆行业是工业基础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通信、船舶、军工、航空及石油化工等领域,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仪器、仪表必不可少的基础器材,是未来电气化、信息化必要的基础产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力基础设施升级、城市轨道建设、乡村振兴建设以及新基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仍在平稳增长。相对于普通线缆,特种线缆具有技术含量高、使用条件较严格、附加值高等特点,具有更优越的特定性能。目前,船舶制造、轨道交通、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对特种电缆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随着科技进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城乡电网大面积改造、新能源电站建设等领域均对电线电缆的应用提出更高要求,为特种电线电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国家发改委对电线电缆行业实施宏观调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产品目录》对目录内的电线电缆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按照《实
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对目录内电线电缆产品实行强制认证(CCC 认证),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和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光电线缆及光器件分会是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

  2、主要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
 (1)《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6 年 12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中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生产电线电缆产品的企业应按规定合法生产并按要求提供证明文件。
 (2)《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2009 年 5 月 26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
定》,规定的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3)《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2013)》

  2013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电线电缆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2013)》,规定在中华人民共
[点击查看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