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301246 证券简称:宏源药业 公告编号:2023-040
湖北省宏源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并使用超募资金投资建设
新项目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湖北省宏源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宏源药业”)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并使用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对上述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荐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上述事项出具了无异议的核查意见。上述事项尚需提交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一、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和超募资金使用计划的概述
(一)募集资金的基本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湖北省宏源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118号)同意注册,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4,725.72万股,发行价格为50.00元/股,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36,286.00万元,扣除不含税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19,584.37万元。募集资金已于2023年3月14日到位,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已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进行了验证,并于2023年3月14日出具了众环验字(2023)0100013号《验资报告》。上述募集资金已到账,公司已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并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银行签订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及《募集资金四方监管协议》。
(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根据《湖北省宏源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于以下项目,具体情
况如下:
序 项目名称 投资总额 募集资金投 项目备案情况
号 (万元) 资额(万元)
1 研发中心及多功能试验 15,393.00 15,393.00 2020-421182-27
车间项目 -03-074220
2 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 20,680.00 20,680.00 2020-421182-27
项目 -03-074201
3 年产 25 亿片(粒)高端 29,000.00 29,000.00 2020-421123-27
制剂车间项目 -03-073960
合 计 65,073.00 65,073.00 -
2023年3月21日公司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并于2023年4月7日召开了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超募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2023年4月26日公司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并于2023年5月19日召开了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10,000.00万元的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超募资金为154,511.37万元,截至2023年8月24日,尚余150,626.71万元(含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暂未使用金额5,000.00万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未使用。
(三)拟变更募投项目及使用超募资金的相关情况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原募投项目“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暂未实施。根据市场环境、行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公司未来发展布局,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拟终止募投项目“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并将剩余未使用募集资金20,680.00万元(不含存款利息收入)投资建设新项目“武穴宏源新能源材料项目(一期)”,本次拟变更募集资金金额占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的9.42%。本次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不构成关联交易。
变更后,新募投项目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新募投项目 募投项目实施主体 总投资金 已投入自筹 募集资金拟 超募资金拟
额 资金金额 投入金额 投入金额
武穴宏源新 湖北省宏源氟化工
能源材料项 有限责任公司 41,585.00 1,998.49 20,680.00 18,906.51
目(一期)
(四)新募投项目的报批情况
“武穴宏源新能源材料项目(一期)”已取得投资项目备案证,其他手续正在办理中,公司将根据相关要求履行审批或备案程序。
二、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原因
(一)原募投项目计划和实际投资情况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武穴宏源药业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20,680.00万元,计划投入募集资金金额20,680.00万元在湖北武穴市马口医药化工园武穴宏源药业有限公司厂区西南角建设抗病毒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期两年,达产期三年,计划项目建成达产后,部分产品供应给公司内部其它生产线使用,部分产品外销,预计每年将会给公司带来41,617.76万元的销售收入。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暂未实施,未投入募集资金。
(二)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原因
原募投项目“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是公司依据当时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的。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卫生意识的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变得谨慎,疱疹等病毒的传染率大大降低,使该类抗病毒药物的市场需求处于低迷期,短期内没有回暖的迹象,预计该项目的经济效益难以达到预期,并结合公司制定的经营方向和目标计划及实际经营情况,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终止“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建设,将剩余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投资建设新项目“武穴宏源新能源材料项目(一期)”。
三、新募投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新募投项目基本情况和投资计划
1、项目名称:武穴宏源新能源材料项目(一期)
2、项目实施主体:公司全资孙公司湖北省宏源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3、预计项目总投资金额41,585.00万元,目前已投入自筹资金1,998.49万元,其中拟投入募集资金20,680.00万元,拟投入超募资金18,906.51万元。
4、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
5、项目建设地址:湖北省武穴市马口医药化工园
6、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生产氯代碳酸乙烯酯(CEC)、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双草酸硼酸锂(BOB)等锂电池材料及氟硅酸钠热解中试装置。
(二)新募投项目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背景和实施必要性
(1)项目符合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导向
我国“十四五”规划强调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强循环经济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汽车等领域将大力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将是优先发展项目之一。
新能源车2022年需求持续超预期,中游材料的供需矛盾依旧显著,行业持续超预期增长的背景下产能为王的局面将愈发凸显。电解液作为四大核心材料之一,目前的稀缺性最显著,综合价值量和紧缺程度。
氟代碳酸乙烯酯用于锂电池添加剂,能形成优良的SEI膜,结构建立,而且不增加阻抗,有效阻止电解液分解,提高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通常采用碳酸酯类,氟代产品的出现提供了电池电导率、循环寿命、高低温性、正负极匹配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可选性能,当前因为氟代碳酸乙烯酯市场价格还比较高,氟代碳酸乙烯酯一般作为添加剂加入,未来随着价格的走低和对电池性能指标的要求,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市场非常广阔。
碳酸亚乙烯酯是一种良好的非水电解溶剂而被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和锂电池中。可以提高电解液的高低温性,提升电池的比容量与循环寿命,还具有过充保护效果,是锂电池添加剂中效果最为理想的产品之一。
双草酸硼酸锂相对于其它锂盐添加剂而言,因其性能上的优势,能够满足当前锂离子电池对安全性、高寿命、高功率和特定应用环境等需求,而被广泛应用,
但目前国内仅有少部分企业开始小量生产,供不应求。
中国氟化工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循环经济发展;大力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处理成本,消除环境污染;并提出重点开发高端精细氟化盐产品。
(2)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项目发展前景开阔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能源逐渐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不断加剧,能源与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基于这种背景,新能源的开发不断深入,但新能源的利用离不开储能电源,所以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电池在储能电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热点。
电池是当今国际公认的理想化学能源,体积小、电容量大、反复充放电500次后电容量只降低3%,被广泛用于移动电话、手提电脑和手提摄像机等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工业还被用于电子工业制作晶片的掺杂剂和有机合成的催化剂。
随着世界各国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动力锂电池将会成为六氟磷酸锂、添加剂需求剧增的另一个主要拉动因素。随着各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加码,节能减排期限接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会快速提升,叠加特斯拉国产化等因素推动,新兴消费领域快速扩张以及“十四五”期间储能产业爆发,锂电需求旺盛,带动我国电解液出货量在未来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国电解液总体出货量可达到86.5万吨,年均增长速度约为31.7%,我国电解液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97.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8.6%。
(3)公司具有成熟技术基础和丰富的技术储备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创新型企业、湖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类),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高校保持密切交流和良好合作研发关系,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氟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研发中心,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原料药及医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