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300586 证券简称:美联新材 公告编号:2024-040
广东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
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未发生变更,为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711,216,645 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0.5 元(含
税),送红股 0 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转增 0 股。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美联新材 股票代码 300586
股票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段文勇 许燕升
办公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美联路 1 广东省汕头市美联路 1
号 号
传真 0754-89837887 0754-89837887
电话 0754-89831918 0754-89831918
电子信箱 duanwy@malion.cn xuys@malion.cn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主要业务
美联新材是一家覆盖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与新能源业务的公司。其中:
1、高分子材料业务:从事高分子复合着色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塑料着色一体化解决方案;
2、精细化工业务:氰化钠、三聚氯氰和染料、颜料及其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及氢气等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新能源业务:用于锂电池、钠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等湿法隔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普鲁士蓝/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二)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
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色母粒、三聚氯氰和电池湿法隔膜(基膜和涂覆膜)。
1、色母粒
色母粒是以合成树脂为载体,添加高比例的颜料和分散剂等助剂,通过物理掺混、熔融混合、分散、挤出、切粒等工艺制得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复合着色材料。根据颜色及功能可分为白色母粒、黑色母粒、彩色母粒及功能母粒等类型,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用包装、家用电器、个人护理材料、农业生产材料、汽车配件、塑料管材、工程塑料、塑料家居用品等领域。
2、三聚氯氰
三聚氯氰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又名三聚氰氯、三聚氰酰氯、氰脲酰氯,具有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生产三嗪类农药、颜料、活性染料、荧光增白剂、阻燃剂、杀菌剂、固色剂、织物防缩水剂、抗静电剂、防火剂、防蛀剂等。
3、电池湿法隔膜
电池湿法隔膜是锂电池、钠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等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主要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此外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其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电池湿法隔膜为采用湿法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电池隔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良好的透气性,可以满足动力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的要求,主要应用于锂电池和钠电池等制造行业。
(三)行业发展状况及总体供求趋势
2020 年国务院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将对化工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该政策将进一步加速化工行业供给侧改
革,促进低碳环保、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增长。
2022 年前后,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根据 “十四五”规划提出《塑料加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指导意见》《“十四五”
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多个产业政策,明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加快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指出要优化各产业发展布局,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持续推进,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虽然短期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化工行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化工不断走向世界以及“碳中和”战略的贯彻实施,中国化工行业将迎来产业重构、产业转型的重大发展机遇。
公司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钛白粉、树脂(PP、PE 等)、炭黑、原盐、戊烷、液氨、焦粒、添加剂、蒸汽和电力等原
材料行业和能源行业,上游提供的主要原材料、能源等产品的供应量、价格、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对行业均有影响。下游产业主要包括快递、电线电缆、建筑、日化、食品饮料、农业、制药、纺织、电子电器、汽车、农药、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和电池等行业,主要产品的下游行业具有规模大和范围广的特点,单一下游行业的需求波动对整个产品体系影响较小。
1、高分子复合着色材料行业
受益于下游塑料制品行业规模巨大和稳定发展以及我国产业升级与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近年来色母粒市场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具体情况如下:
(1)全球塑料制品行业规模庞大保障色母粒市场需求
色母粒作为一种环保、经济、实用的高分子复合着色材料,在塑料着色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和普遍,色母粒行业
在全球市场和国内市场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下游塑料制品企业的青睐。2023 年 11 月 10 日,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色母粒专业委员会代表发言人在全国塑料着色与色母粒学术技贸信息交流会上指出,全球及中国色母粒市场在 2022 年的市场容量分别达到 920.58 亿元、360.13 亿元。从全球色母粒需求区域划分来看,母粒的需求与塑料的全球市场相呼应,
亚太地区 33%,北美 24%,西欧 22%,其他 21%。中国染料工业协会色母粒专业委员会预测,全球色母粒市场规模在 2028
年将会以大约 5.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241.12 亿元,中国 360.13 亿元预计增长至 484 亿元。(来源:中国粉体网,
链接:https://news.cnpowder.com.cn/74152.html)
(2)我国下游塑料行业需求空间巨大,确保色母粒行业市场容量大且稳定发展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塑料工业处于稳定增速时期,塑料制品产量稳定,质量和层次不断提高,新品种也不断涌现。塑料制品在满足日用消费品市场需要的同时,不断在下游包装、建筑与装饰、汽车、机械、家电、邮电、农业等领域得到应用。同时,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消费市场升级呈现新趋势,人们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将日益旺盛。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跨入“消费大国”,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激增,这将有助于塑料制品行业向高品质方向提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21-2027 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随着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高档产品比重逐步加大,基础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场空间仍然较大,产值可保持较高增速,在满足社会一般性需求的基础性应用领域保持稳步增长情况下,高端应用领域在逐步强化,塑料制品业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转型升级在稳步推进。
(3)可降解塑料需求增长
2020 年 1 月 1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在特定领域
禁止、限制使用对环境负担较大的塑料,加快推广传统塑料的可替代产品,比如可降解塑料、纸质包装等,有助于推进可降解塑料对传统塑料的替代进程。
中国是全球塑料消费大国,塑料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达 15%。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战略深入推
进以及全国“禁塑令”全面执行,据华安证券预测,到 2025 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 238 万吨,市场规模可达
477 亿元,到 2030 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 428 万吨,市场规模可达 855 亿元。当前,可降解塑料的市场供
需均呈逐年递增趋势。
色母粒着色是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不仅能为可降解塑料制品着色,且可赋予可降解塑料多种功能,改善可降解塑料的某些应用特性。生物基可降解母粒不仅能对可降解塑料制品进行着色,且可在自然环境下自行降解,达到绿色环保效果,是可降解塑料产业链上重要的上游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经济效益。
2、精细化工行业
精细化工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十四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把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列入多项国家发展计划中,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目前,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三聚氯氰属于精细化工产品,预计未来 3-5 年期间,三聚氯氰的需求将趋于平稳状态,应用领域有所拓宽,更多的
终端产品如化妆品和水处理类等将会以三聚氯氰作为其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周期性特点方面,受农药生产特性、环境因素等影响,三聚氯氰的生产与销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波动特征。
随着有机颜料行业的快速发展,经典有机颜料的产能逐步趋于饱和,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有所下降,因此高性能有机颜料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而高性能有机颜料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国际市场大多被巴斯夫、科莱恩等少数几家全球化工龙头掌握,国内仅有七彩化学、辉虹科技等少数企业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在环保政策趋严和经典有机颜料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高性能有机颜料凭借较高的技术壁垒,竞争格局向好。
下游需求持续上行,高性能有机颜料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2023 年,我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有机颜料
下游产业需求逐步复苏,油墨、涂料、塑料产量稳步增长。其中油墨行业在环保政策的加持下,日益向高端化发展;涂料行业受汽车产销两旺的带动作用,需求逐渐复苏;塑料行业全球产量稳定增长,我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3、电池隔膜行业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如国务院于 2020 年 10 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 、工信部于 2023 年 2 月发布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关于组织开展公
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于 2024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