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半年度报告
2022-104
【2022 年 8 月 31 日】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刘畅、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陈兴垚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
管人员)苏晓丹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 号——行业信息
披露》中的“畜禽、水产养殖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疫情及自然灾害风险
动物疫病是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疫病发生带来的风险包括三类,一是疫病的发生将有可能导致养殖动物死亡,直接导致产量降低、成本上升和价格下降;二是疫病的大规模发生与流行,易影响消费者心理,导致市场需求萎缩,也对饲料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影响;三是一些具有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性疫情爆发后,政府为防控疫情扩散,会采取封锁交通等措施,这些防疫举措会严重阻碍饲料、动保产品、活畜禽的运输以及务工人员返岗,对养殖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此外,传染性疫情爆发会使得多数餐饮企业停业,部分农产品市场关停,消费者外出购物活动减少,导致肉类需求与消费下降。例如,在 2018 年爆发了对全行业影响巨大的非洲猪瘟。由于非洲猪瘟具有潜伏期长、发病后死亡率高的特点,且一直没有有效的、可信赖的疫苗研发成功,在国内也属于第一次大规模集中爆发,无论是大型养殖企业,还是小散户在疫情爆发初期都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因此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损失。非瘟弱毒疫情已经逐渐常态化,特别是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较为严重,给区域内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造成普遍的影响。
从 2020 年初开始肆虐的新冠疫情,也给中国畜禽养殖产业带来了严峻挑
战。封村断路、延迟复工、暂停活禽交易、关闭屠宰场等防疫措施导致养殖场和养殖户无饲料可用、禽苗猪苗无处可卖、出栏畜禽无法屠宰,养殖生产活动难以正常开展。2022 年以来,以变异的奥密克戎毒株为主的新冠疫情又在国内多个省市相继爆发,除了继续对生产经营相关的人员物资流动造成障碍,也明显影响了城市里的日常消费。
自然灾害风险方面,饲料、屠宰与种植、畜禽养殖业紧密关联,因此,气温反常、干旱、洪涝、地震、冰雹、雪灾等自然灾害均会对行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公司生产基地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生产设施或设备的重大损坏,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也会推动部分饲料原料、肉类价格上涨。例如,2021 年和 2022 年夏季,我国多个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多地
发生洪涝灾害,对产业链上的种植、养殖、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肉类价格等多个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在应对动物疫情方面,公司养殖基地所规划建设的养殖场,系规范化、标准化的养殖场,配备了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能够很好地防范和控制疫病的发生。通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公司也总结出了一些应对重大疫情的经验和措施,通过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积极进行市场深度开发,降低成本费用等来消除各种疫情的影响。从
2014 年开始,公司通过在各区域建立动保实验室,打造云动保体系,实时进行疫情、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指导技术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养殖户。特别地,针对2018 年爆发的非洲猪瘟,公司制定了全方位全体系的防控措施,包含了现有的自营猪场与农户合作育肥场、猪料生产厂、内部动保实验室等多个环节的防控措施,从动物营养的源头就开始做好防控。同时积极参加行业交流,与同行企业共同探索更有效的防控方法,使公司的生物安全防疫体系、生猪存活率、上市率等指标都取得了行业领先水平。2020 年底到 2021 年一季度在北方多个省
份爆发的新一轮非瘟弱毒疫情,具有外界污染广、传播渠道多、潜伏时期长、影响阶段长等特点,因而在爆发初期给行业基于过去非瘟野毒防控所形成的防控办法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公司在防控过程中继续总结经验,升级防控及净化方法,包括全群血清双抗双筛、热成像仪应用、物资静置减毒消毒等;并对防控流程先做加法再做减法,避免长时间过度繁琐的防控环节反而造成倦怠与松懈,也能帮助做好防控的同时对更快地重新恢复正常生产,同时还可以降低生物安全防控成本。
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公司首先快速响应,制定并执行各项防控制度,统筹开展应急处置。其次,积极沟通各级政府,协调畜禽产品、饲料原辅料与产品等物资运输,办理车辆通行证,落实各级政府出台的绿色通道政策。第三,通过全区域统筹做好饲料厂的采购备料与生产供应,加强禽产业一体化内部配套,快速有序安排员工复工复产,助力国家生活物资保供,动态调整食品产业策略,加大商超渠道与线上渠道销售。第四,结合公司产业实际,编写疫情防控手册,发布员工防控隔离技术指导意见与疫情下工程管控指导意见等文件,针对性地做好防疫安排,加强员工安全防护。
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由于公司各项业务布局在国内外较为广泛的布局,保证了特定区域发生自然灾害时,不会对公司整体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特别对于南方暴雨洪灾,由于近年来多次发生,公司也积累了充足的经验,建立了成熟的应急预案,常年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在进入汛期后灵活引导农户调整生产计划,一起做好减灾救灾。同时,公司还能够利用全国布局优势,及时有效地跨区域调配资金、原材料、设备、人员等尽快恢复生产,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二、饲料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饲料原料成本通常占饲料总成本的 90%以上。在过去,饲料业务占公司营
收的比重较大,但由于饲料行业通常采用成本加价法的定价方式,饲料原料价
格的波动还可以部分向下游养殖环节传导,缓解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但随着畜、禽养殖业务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原料价格上涨对公司整体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
自 2020 年以来,受新冠疫情、收储政策变化、各国主粮产区收成情况等
多方面因素影响,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走高。再加上 2022 年初爆发的国际地缘冲突对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及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给两国之间的大宗农产品贸易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价格波动的风险将长期存在。此外,在非洲猪瘟将在国内长时间存在的背景下,饲料企业出于动物营养安全的考虑,将会减少一些高风险原料,例如地产玉米、猪血、猪骨粉等的使用,使原料需求向其他类型的原料集中,这也将会引发这一部分替代原料价格的上涨。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饲料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具备规模优势和一定的话语权。公司目前已经与多家国内外优秀原料供应商建立起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供应链融资,优化采购成本及相关财务费用。2019 年开始又在在原料集采、东北产地玉米收购等方面推进变革。2020年开始在新冠疫情对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价格造成了阶段性影响的背景下,公司加大了套期保值工具的应用来控制原料价格波动风险。2022 年上半年,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公司在做好行情研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进口低价原料采购和小麦、高粱、糙米等替代原料采购工作,不断优化原料成本。
三、畜禽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养殖的产成品主要是鸡苗、鸭苗、白羽肉鸡、白羽肉鸭、以及种猪、仔猪、肥猪。近年来,公司养猪业务发展迅速,在 2021 年生猪外销量已经达到 998 万头,自养及委托代养的商品代鸡、鸭销量也超过 4 亿只,使得畜禽养
殖在公司整体营收与利润中的占比贡献更大,未来还会进一步增长,畜禽价格将会更明显地影响到公司的营收与利润水平。
2022 年上半年,国内畜禽市场整体上处于长期底部徘徊后逐步回升的态势。
在猪产业上,上半年前 5 个月国内生猪价格都处在 16 元/kg 以下,且一度有 2
个月都处于 12 元/kg 左右的极低位置,进入 6 月以后,随着生猪产能的持续去
化,猪价才开始出现明显回升。在禽产业上,在 2022 年上半年也经历了一段
时间的低迷,白羽肉鸡毛鸡价格在一季度曾跌至 7 元/kg 左右,白羽肉鸭毛鸭
价格在一季度也曾跌至 6 元/kg 左右,都处在近 5 年来的一个相对低位,但相
比生猪价格略好的是,毛鸡、毛鸭价格从进入 2 季度后开始,即逐步转入上行。
风险应对措施:在排除掉偶发性疫情的影响之外,畜禽价格波动主要取决于养殖供给量的周期性增减。因此畜禽价格下行的过程本身也是行业里优胜劣汰、部分参与者退出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公司只要做好自身的养殖效率提升,使自己的养殖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那么在价格下行过程中就能相比竞争对手仍能获得更多收益,或者经受更少亏损。当部分参与者退出,总供给量下降,价格重新上行的时候,公司就可能获得比之前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更高的回报。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养殖效率的持续提升,尽管公司过去一年在猪产业上的快速规模扩张使得一些竞争力阶段性地被稀释,一些已形成的优秀做法未能及时地在新投产的猪场得到及时复制,但随着公司全面转入稳健运营阶段,通过多方面举措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公司正逐步改善生产经营效率、降低养殖成本,恢复原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与大部分农牧企业不同,公司在养殖的下游环节拥有屠宰加工业务、在养殖的上游环节拥有饲料业务,正好与养殖环节形成对冲。当畜禽价格下行时,屠宰加工业务的原料肉成本也有所下降,其利润空间则会增大;畜禽价格下行同时意味着畜禽养殖量处于高位,也有助于饲料业务盈利增加。这样的产业链布局可以适度缓解畜禽价格下行对公司整体的影响。
四、环保政策影响
2014 年中国开始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政府对养殖场的整
治力度和决心非常大,各地都有对养殖场拆迁、禁养、限养的新规。在中央层面,2015 年新《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2016 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 年开始,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开展多次“回头看”,各地对养殖场污染排查力度加大,一些养殖户因棚舍设备不达环保标准或废水超标渗排等原因而被责令停产、修复环境或关闭取缔。在 2020 年,在非洲猪
瘟造成国内生猪供应大幅紧缺的背景下,各地政府为了促进生猪复产保供,阶段性地放宽了养殖场建设的环保要求。但在 2021 年以后,随着生猪产能逐步
恢复到正常区间,养殖相关的环保政策再度回到较为严格的态势。这些环保政策压力将强制一些环保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退出市场,使养殖量缩减,会给公司饲料业务增长和屠宰业务收购生猪和家禽带来一定影响,也会使公司投资建设养殖产能增加更多的成本。但从长远看,由于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的退出,将使继续留在行业内的优秀生产者获得更好的盈利能力,对全行业仍有积极意义。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针对养殖市场发生的变化,一方面全力掌握存量,通过转换饲料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化配套与综合服务的优势,加强与符合环保标准的大中型养殖场和养殖户的合作。在养殖新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把生态、环保、高效、安全作为项目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帮助养殖户改造、建设符合更高环保标准要求的棚舍,提升养殖效益,积极带动国内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增量,借助公司在全国范围的已有业务布局,在环境适宜区域通过新建、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新的畜禽养殖基地,确保公司的养殖资源稳定。
五、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事关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企业而言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食品企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或事故,会导致企业被追索、诉讼或受到
相关处罚,甚至影响企业的品牌和美誉度,从而对企业的业务、财务状况、股票价格或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015 年修订版《食品安全法》实施,也标志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 年爆发的非洲猪